close

dm_680x500_0409  

台南高價收購Rolex 勞力士手錶、Omega歐米茄手錶、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手錶、PIAGET 伯爵手錶、LONGINES浪琴手錶、CHOPARD蕭邦手錶、CORUM 崑崙手錶、Breguet 寶璣手錶、TAG Heuer 豪雅手錶、HUBLOT 御博手錶、Jaeger-LeCoultre 積家手錶、A. Lange & Sohne 朗格手錶、BREITLING 百年靈手錶、BVLGARI 寶格麗手錶、PANERAI 沛納海手錶、Mont Blanc 萬寶龍手錶、PATEK PHILIPPE 百達翡麗手錶、FRANCK MULLER法蘭克穆勒手錶、CASIO 手錶、CITIZEN手錶、GP手錶、GUCCI手錶、ORIS手錶、RADO手錶、SEIKO手錶、TISSOT手錶. 二手錶. 中古手錶

iwc_1 map_all  

手機出現對手錶產業衝擊有多大,由手錶零件零售商Fossil財報便可窺得十之八九,該公司第一季獲利及營收皆不及預期,除受到強勢美元衝擊外,在傳統手錶『賣不動』是最大的致命傷。

iwc_1  

 

 

資本市場天天都在鼓吹智能硬體、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風口來臨,但是站在這個風口之下的創業團隊到底活得怎麼樣?

  智能手環、智能手錶、VR分別在不同時期成為風口下的寵兒,它們遭遇著相同而又不同的命運。如果智能手環代表過去時,智能手錶代表現在進行時的話,那麼VR可能代表著未來進行時:智能手環的時代已經過去,後來者在其中幾無機會;智能手錶是現在進行時,但Apple Watch佔據了主要市場;VR正冉冉升起,它被寄希望於成為下一個現象級智能可穿戴設備,但沒有誰敢說自己一定能成功。

  如果以前行者的故事為鑒,或許可以讓後來者離成功更近一步。

  過去時 智能手環

  小米橫掃千軍 創業者難有機會

  手環稱得上是第一波現象級的智能硬體產品,全球賣得最好的手環Fitbit,最近股價漲得不錯,多名分析師認為,Fitbit 2016年將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快速擴張。僅次於Fitbit的是小米手環。2015年底,小米手環以年銷售量1000萬枚、年營收10億的成績收尾,在中國市場坐上了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第一的寶座。

  但,漂亮的數字僅止於此。創業者在手環領域內,再難有機會。

  2014年,小米手環以79元的抄底價野蠻殺出,用屍橫遍野來形容智能手環行業也不為過,死去的創業團隊數量難以計算。智能硬體孵化平台太火鳥CEO雷海波就曾向《IT時報》記者坦言,在小米手環上市前,太火鳥孵化的一個智能手環上了淘寶眾籌,眼看著籌集金額沒幾天就破了百萬,卻被小米手環殺了個措手不及,幾乎一半的眾籌用戶都來退貨,如今這個智能手環團隊不復存在。Bong是退潮后倖存的國內智能手環團隊,他的故事,極具代表性。

  創業者故事

  Bong的成長路徑:被小米和蘋果前後夾擊

  從阿里出走後,顧大宇帶領著第一次做智能硬體的四個人,花了八九個月月,設計出了初代產品,這就是Bong的出身。

  也許你對顧大宇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你應該聽過「來往」這個名字,這是顧大宇在阿里巴巴時開發的社交工具,只比微信晚了4個月。可惜「來往」沒有做起來,顧大宇少有地承認了失敗。這個突擊五天五夜就學會了Flash的「大神」,曾經在廣告行業摸爬滾打,就是他在觸動傳媒時設計了那塊掛在計程車座椅上的互動屏幕。

  2013年10月,Bong初代產品在點名時間眾籌,10多個小時,1000個手環一搶而空,這場「驚喜」差點讓Bong「跳票」。

  眼看承諾給用戶發貨的時間已到,守在深圳工廠的合伙人突然打來電話,帶著哭腔說:「工廠出了問題,1000多個初代機要全部返工。」那時的產業鏈,真的還沒有為他們準備好。所幸的是,只有少數用戶要求退貨。為了感謝這976位天使用戶許下了承諾:以後,每位「天使」都可以免費拿到Bong的每一代新產品。

  但是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小米手環來了,不能將成本價壓到79元以下的團隊都收到了「死亡通知書」,供應鏈和研發成本的快速控製成了考驗創業團隊的首要因素。Bong的二代產品也被逼到了99元,而Bong初代產品眾籌單價是690元。

  2015年4月,Bong的兩款智能手錶在淘寶上眾籌,三天時間預售額就達到了150萬元。但是4天后,Apple Watch正式發售,Bong團隊也比之前來得淡定一些。

  小米手環來襲時,Bong內部有個項目代號叫「抓馬鬃」,Apple Watch來襲時,他們又定了一個項目代號「扒火車」,意思是這兩款產品很好地教育了市場,讓大眾知曉了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創業團隊要做的就是借好東風。

  Bong也許是個例,但從這個團隊的成長路徑可以看到的是,中國整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創業風向。

  記者觀察

  智能手環的未來在哪裡

  「智能手環是長期存在,還是作為一個過渡產品逐漸被淘汰,這個問題要打一個問號。」戈壁創投合伙人徐晨說道。

  從這兩年的發展可以看到,智能手環一直主打健康監測的功能:記步和睡眠。用戶棄用率十分之高,最主要原因是數據監測不準確,而且監測了數據卻不能給身體帶來明顯的改善。

  沒有剛性需求,出貨量上不去,硬體成本就降不下來,小眾市場走不通,應急、投影、情緒管理等功能的智能手環都沒被用戶接受,連Fitbit這種用戶忠實度較高的社交圈子也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手環淪為了手機附屬品。

  在徐晨看來,智能手環面向大眾客戶,價格是這一行業最主要的驅動力,小米手環也證明了這個行業打的就是渠道戰爭和品牌效應。

  在這個低價怪圈裡,小的創業團隊很難活下去,只有依賴小米、華為、OPPO這些手機廠商生態的手環還可以活著。

  最近,魅族發佈了智能手環bong2P,以79元的價格死磕小米手環,搭配魅藍Note3購買只需60元。沒錯,這款手環正是由顧大宇的團隊操刀,魅族藉此多了一個獲取用戶數據的入口,Bong搭上魅族這條船,獲得了更多的銷量和媒體曝光。

  雷鋒網總經理謝闐地認為,經過兩年的發展,手環的成本和產能已經不是問題,在深圳工廠很容易批量生產成本在三四十元的智能手環,問題在於抱對大腿。除此之外,智能手環還可以走深圳工廠型可穿戴廠商的路子,「對智能硬體行業來說,要利潤和要規模本身就是矛盾的。並不是沒有爆發就活不下去了,外貿、禮品、定製等市場都在冰山之下。」

  現在時 智能手錶

  低端還是高端?合作還是獨行?

  比起大局已定的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的現在仍舊充滿變數。

  「脫離手機獨立發展才是智能手錶真正的出路,」真正腳踏實地做智能手錶的創業團隊大多會認同這個觀點。然而,「除非智能手錶能夠成為VR的一個入口,不然只會像藍牙耳機一樣,成為手機的一個附屬品。」徐晨的觀點或許只是一家之言,但確實道出了VC為什麼不青睞智能手錶行業的一個原因。

  創業者故事

  低端路線:兒童手錶成血海

  「藍牙類手錶有走向低端化的趨勢,禮品市場和海外零售都可以做。但是高端的安卓手錶卻賣不動,主要原因是缺乏有黏性的應用。」被稱為「表哥」的俞文傑坦言,現在智能手錶市場並不樂觀。

  早在2014年底,俞文傑創辦的歐孚手錶就宣布總出貨量超過60萬台。旗下RWATCH品牌月出貨量超過2萬台,ODM(代工)產品單款超過30萬台,其ODM客戶U WATCH自稱是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智能手錶出貨量第一位。「我們一年左右就實現了收支平衡。」俞文傑對《IT時報》記者透露,做ODM讓他們現金迴流更快。

  從歐孚手錶的定位可以看到,俞文傑瞄準了各個細分市場,兒童手錶和老人手錶兩個市場最被他看好。2015年,兒童智能手錶呈現爆髮式增長,同時問題也開始凸顯,競爭太激烈以至於價格不斷被拉低。

  在京東商城以「兒童手錶」為關鍵詞搜索,結果中既有799元的小天才,也有100多元的小品牌智能手錶。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的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排行榜上,「小天才」(步步高旗下品牌)兒童電話手錶以70萬台奪得全球可穿戴出貨量排名第五。而根據媒體此前報導,截至2015年10月底,白牌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玩家有近700家。

  高端路線:與傳統手錶廠商並肩而行

  一年前,深圳鍾錶協會更名為深圳可穿戴設備協會。當羅西尼、天王表、飛亞達、依波傳統手錶的「四大天王」宣布要做智能手錶時,創業團隊的機會在哪裡?

  「智能手錶作為獨立產品存在的可能性不大,在傳統手錶廠商已經密集的情況下,小創業團隊的機會並不大,尋求和傳統廠商合作是更聰明的方式。」徐晨說道。

  今年初,果殼電子和羅西尼聯合發佈了一款智能手錶新品,這也是智能手錶行業與傳統手錶行業的首次跨界合作。「傳統手錶廠商在供應鏈、成本控制、設計加工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借鑒。」用果殼手錶CEO許鵬的話來說,智能穿戴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高科技孤兒,它是有家的,「我們和羅西尼團隊在討論手錶的設計和系統升級時,跑了不下七八趟。」

  雙方需要融合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銷售渠道。目前,羅西尼在全國已有3000多家專櫃,這款產品也許是導購們第一次接觸的智能手錶,導購的培訓,櫃檯的擺設都需要雙方進一步磨合。

  對於傳統手錶廠商來說,智能手錶所帶來的衝擊遠遠超過當年石英錶對機械表的衝擊。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錶銷量為810萬塊,而傳統瑞士手錶出貨量為790萬塊。這是智能手錶銷量首次超越傳統瑞士手錶。

  去年11月,LVMH集團旗下瑞士手錶品牌泰格豪雅聯合英特爾和谷歌發佈了一款智能手錶,試水之後,泰格豪雅智能手錶將今年的銷量預估定到了4~5萬塊,英特爾還為此在瑞士建立了一條生產線。但這一次嘗試並沒有激活用戶對智能手錶的關注,所以傳統手錶廠商的智能化轉型還有待市場檢驗。

  記者觀察

  獨立存在的智能手錶更有前途

  「今天很熱鬧,明天很美好,今晚很殘酷。」俞文傑對智能手錶的前途如此總結。

  在智能手錶的投資者看來,兒童智能手錶不該是智能手錶的全部。徐晨並不看好智能手錶走低端路線,他認為,「智能手錶的產業鏈成本已經降到較低的程度,如果再低的話,可能會進入像智能手環一樣的低價怪圈裡。所以智能手錶很有可能還沒有做起來,這個行業就成為了紅海。」

  從全球市場來看,智能手錶增長勢頭未減。4月6日,據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在電商網站亞馬遜上,Fitbit公司名為「Blaze」的新款智能手錶賣得比蘋果Apple Watch好。Fitbit公司表示,售價199.95美元的「Blaze」在3月份的出貨量超過了100萬部,超出公司內部預期。

  但國內智能手錶還沒有像小米手環一樣的爆款。業內普遍認為,智能手錶要作為獨立終端而不是手機附屬品的話,最需要突破的瓶頸是功耗和數據準確性,或者增加功能。比如市場對老人手錶的需求不再局限於定位,而是關心能不能測血壓,能不能測跌倒等功能,但目前來看這些突破還不能實現。

  好消息是,新的感測器可能會帶來新的機會,俞文傑透露他們目前正在與華為合作研發一項降低功耗的技術,主要基於物聯網,如果能用在智能手錶上,將大大提升續航。目前測心率的感測器已經成熟,接下來是等待血氧、血糖等感測器的成熟。不過小的創業團隊還是搶不過蘋果等大公司,只能跟隨。

  未來 VR(虛擬現實)

  創業項目受資本追捧巨頭欲壟斷全局

  當智能手環呈現退潮之勢時,近兩年爆髮式增長的VR產業,因可像智能手機一樣承載海量的應用、打通平台、內容、開發者、設備、硬體與服務而備受資本追捧。

  資本市場的火熱直接帶動的是產業領域的創業熱潮。在國際上,Facebook旗下的Oculus Rift、HTC旗下的Vive、索尼旗下的PS VR和三星Gear VR漸成主流,國內阿里巴巴、騰訊、360、樂視、小米紛紛投資布局,最早從事VR研發的創業公司在拿到融資后,佔據一席之地。更多的無名創業公司面對尚未鋪開的消費市場,燒錢入場后仍要繼續燒錢。與此同時,硬體製造質量參差不齊、軟體內容匱乏、核心技術薄弱、山寨產品等問題也在制約VR行業未來的發展。身負現象級產品使命的VR會是智能硬體的下一個風口嗎?

  創業者故事

  資本寒冬:錯過三個月錯過一年

  被資本市場「催熟」的VR,在沒有直擊痛點的應用場景之前,多數的創業團隊是用極客的心、創客的眼睛搭配宏大的理想堅持做VR。

  「摸著石頭過河,踩坑后逼自己變聰明。」這是早在2012年就一頭扎進VR/AR領域的宋岸(化名)對自己創業經歷的總結,他是行業早期的創業者之一,研發的產品曾參展CES並成功在Kickstarter發起眾籌。創業四年,公司經歷了VR的無人問津到行業大熱,扛過了資本寒冬卻也錯過了VC對VR行業的投資熱潮。

  「找我們接洽的VC和互聯網公司不在少數。」 宋岸告訴《IT時報》記者。2015年5月,曾有投資機構與公司簽了投資意向書,要求公司不能再與其它投資人接洽的同時,並對公司的財務、產品及員工個人資料進行調查。興奮的宋岸租下新辦公地址,購買辦公設備,準備擴張量產。三個月後,一直承諾投資的VC卻告訴宋岸,投資的事黃了。

  無奈,宋岸只好退了辦公地址,把能賣的都賣掉,帶著團隊重新回到擁擠的商住兩用樓里。不巧的是,這三個月也是VC投資熱潮,之後7、8月份的股市動蕩及連續十幾個月的經濟下行,讓投資者開始放緩投資腳步。

  雖然在資本寒冬下,能保持活躍的依然是VR及人工智慧領域,但隨著互聯網公司巨頭的布局,VC對VR投資已回歸理性,宋岸不得不承認自己錯過了最佳的融資機會。

  「VR創業火,項目會越來越多,浮出水面也就那麼幾家,大部分都死了,現在巨頭參與競爭,小創業者更難抵禦。」融資依然是創業者的燃眉之急。

  記者觀察

  技術紅利階段,內容仍是短板

  「VR在今後兩年依然處於技術紅利階段,只有大量成熟的硬體設備出貨后,內容才會有載體。如果要盈利的話,硬體的變現手段會更加直接,就目前來看,出貨量最多的是VR手機盒子。」大朋VR首席戰略官章立告訴《IT時報》記者,大朋VR新推出的一體機,正在淘寶眾籌,截至4月14日,原計劃眾籌20萬元的產品,已籌集資金429萬元。

  靈境CEO張書賓也向《IT時報》記者表示:「硬體本身可以賣錢,但內容還需要花一些時間。」張書賓向記者透露,靈境雖然沒盈利,但因為專注硬體,公司一直有收入。

  專注於硬體開發的廠商雖然可以賣設備,但硬體設備依然存在質量不一、技術力量薄弱、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等問題。在章立看來,硬體的發展速度很快,今天體驗不好的中低端價位的VR,未來都可以改善,就像你今天不會用三年前的手機。另據艾瑞諮詢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國內VR硬體開發商的融資已佔到整個VR行業的51.9%,可見在VR行業發展初期,VR硬體設施方面的更新迭代是最受投資人矚目,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板塊。

  當然,VR消費市場難鋪開,除硬體體驗不夠外,處於VR產業鏈下游內容少得可憐也是制約VR發展的原因之一。「遊戲、影視、應用是VR內容板塊的三大類,也是行業比較看好的板塊。樂視、愛奇藝、索尼、暴風科技等企業都在利用自身的資源布局VR生態,以後內容廠商可能會佔主導,硬體免費送。」智帽科技創始人衛榮傑說。與單一專注於硬體或軟體的創業公司不同,互聯網巨頭多是布局VR全產業鏈,涉及硬體、軟體、內容、平台、投資、分發等各個環節,利用自身豐富的資源建立閉環生態。

  更多企業的加入也給了第三方機構透視VR全產業鏈的機會,根據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市場規模為15.4億元,預計2016年將達到56.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元。



詳全文 智能硬體創業者的生命周期:手環、手錶、VR -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60418/16876141.html

arrow
arrow

    tai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